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浏览
2015年全球化工行业回顾与展望
2016-2-23 16:06:14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低原料价格的利益大部分被转移给消费者。

 

  除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增长外,下跌的化工产品价格也刺激了其他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增长。由于一些化工产品与其他非化工产品可相互替代,如用于饮料包装的聚酯和聚乙烯可分别替代玻璃和铝,随着化工产品价格的快速下滑,消费品制造商更趋向于使用高性价比的材料来降低成本。多数消费品制造商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对成本尤为敏感,因此材料替代在中国十分常见。

 

  此外,另一个推动表观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回料置换。通常来说,回料成本相对稳定,当新鲜原料价格跌至接近回料价格,消费品制造商会放弃使用回料而改用新鲜原料。2014年,中国消耗约1700万吨的回收塑料,而2015年回收塑料消费量下降逾200万吨。回料消费量的下降驱动了对新鲜原料的需求,从而推动表观需求量增加。

 

  随着全球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全球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中国市场仍将是主要推动力。略有不同的是,北美地区的需求将在20多年的停滞后重新加速。近几年,由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低原料成本将重振北美制造业。

 

  尽管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低端消费类制造业将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具竞争力的国家,一些跨国公司的高利润和知识产权敏感业务也将远离中国,但大部分制造业仍将留在中国。因此,即使成本增加,短期内中国仍是全球最具成本效益的制造中心。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劳动力成本增速最快,平均劳动力成本过去10年上升了近3倍。然而,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劳动生产率过去10年也大幅增加,抵消了部分成本上涨。此外,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一体化。中国制造业是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产业。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逐步建成从原材料生产开始,到物流、供应、零件制造、装配、产品分销和服务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的高效率产业集群。即使在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公共事业成本和税收的压力下,一体化仍让中国制造业拥有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因此,中国将保持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更积极的变化是,中国可能继续扩展制造业,并从传统的高科技产品制造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欧洲,获取更高端的产品包括数码产品、家用电器、重型设备、高速铁路的市场份额。中国将充分利用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成本竞争力,让高端产品大众化,并获取全球市场份额。

 

  资本投入达到历史高位

 

  过去5年,化工业的资本投入达到历史最高。2014年,全球投资高达12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东北亚地区的投资额占全球总投资的60%。其中,多数投资集中在芳烃、合成气及塑料产业。由前期项目带动的后期投资将从2016年开始迅速下降,其中东北亚地区的下降速度最快,降幅足以抵消20162019年北美页岩油气带动的投资增幅。

 

  虽然20172019年可能有尚未公布的装置出现,但投资速度会明显放缓,并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主要集中在煤化工、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甲醇制烃烯(MTO)、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的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等非常规原料化工产业,而传统投资额自2011年起持续下滑。但由于低油价给资本回报率造成严重影响,煤化工投资热潮“偃旗息鼓”,再加上水资源的制约限制了中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投资规模,中国企业将大幅削减这方面的资本投入,进而对东北亚地区的投资产生影响。在投资者终于意识到投资无利可图后,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投资泡沫将最终破灭,传统石化投资将在2020年后再次受到青睐。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责任编辑: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