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浏览
双碳目标下化工产业的机遇!
2021-8-26 9:36:31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则向记者透露了另一种减碳技术——甲烷高温热解制氢和碳产品。该技术是在一定压力、600~700摄氏度、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甲烷/煤层气热裂解为氢气和碳,氢气用于燃料电池车;碳产品可进一步加工成高端碳黑、碳纳米管、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彻底解决了天然气、煤层气应用转化过程的碳排放问题,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院士团队开发的绿色二甲基甲酰胺工艺同样能够解决能源化工的排碳难题。该工艺先通过甲醇和液氨生成二甲胺,再借助自主开发的钌催化剂,使甲胺、二氧化碳、氢气在80~140摄氏度、3.0兆帕温和条件下高效反应生成二甲基甲酰胺。每生产1吨二甲基甲酰胺,可消纳0.66吨二氧化碳。而且,只要有充足的可再生资源,其甲醇、液氨等原料生产均可实现零碳排放,大幅提升项目减碳能力。
    杭州碳氢科技研究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大鹏表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在一定温度、压力、催化剂条件下,对化石资源进行元素拆分与重组,获取目标产品的过程。由于煤炭等资源本身碳多氢少,而天然气等轻烃资源氢多碳少。因此,通过高碳资源与低碳资源的耦合与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点,延长-中煤靖边煤气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已经给予了验证。
    长期关注生物质能源并对碳市场颇有研究的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强表示:无论欧洲还是中国,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指标初期均实施配额制。能源化工产业因排碳多,获得的碳配额指标也多。而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有的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后期通过技术进步、工艺优化、强化管理取得的节能减排空间也大。尤其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后,减碳效果将十分明显,不仅能够为自身发展争取到更多排碳指标,还可由排碳大户变为减碳大户,获取碳交易收益。更长远看,碳与氢是组成绝大多数化学品和材料的基本要素,未来,当绿氢越来越多甚至过剩、人类要获取含碳化合物或材料时,将不得不从能源化工企业手中购买二氧化碳。到那时,排碳的能源化工企业又可通过销售二氧化碳获取额外收益。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责任编辑:李如屏